考試貼題︱考試溫習自己貼題策略 醫生媽咪:要學會舉一反三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4/05/16 10:54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6 14:39

分享:

分享:

《哪一天我們會飛》劇照

小時候,我自己溫習考試,會下意識地猜猜老師會出甚麼題目,以決定溫習的重點。猜題,需要天份和經驗,要細心、有常識、懂人性。我教不懂我那兩個神經大條的女兒猜題目。先從三萬呎高空俯瞰。小學老師出題的目的,是要讓大部分人合格,所以不會盡出冷門知識或大部分人都要答錯的東西。因此,在溫習和答題時,心中存着「如果我是老師,我希望大部分人如何回答」這個想法。

臨考試前的課堂,老師一般會給學生一些「貼士」(tips),反覆教授清楚那些必考的題目;學生必須學懂聆聽那些弦外之音。不同老師有不同特性,有些會明顯「放水」,有些非常含蓄,有些則會三緘其口;但是甚少會故意講相反東西來混淆你的。揣摩出題老師的想法,跟你將來揣摩老闆、同事、客戶、另一半等的想法一樣,是從小訓練的待人處世之道。然後是研究舊試卷,從舊試模式中猜題。

我在中學會考、高考,至到成為醫生後考病理學專科試,都會仔細研究過去十年的舊卷。除了了解考卷長度、形式次序、長短時間分配之外,也要有系統地剖析出題規律。哪些是每隔一、兩年就重複出的題目?哪些是出了一次後發覺太難/太容易而以後不再出的題目?哪些是近年潮流趨勢?如果每年都有一道跟時事有關的題目,就要準備好今年的時事題材。用固定方式提問和回答的考題,可以用於哪些題目?例如,相似的問題,舊卷問過肺癌、肝癌、前列腺癌,那下一次可能會問腸癌、乳癌等,故有關的癌症都要準備好這幾點答案,那就萬無一失了。要學會舉一反三、聯想。

考試前,猜度會考的題目,集中溫習。考試時,一邊根據考卷的設計,推想時間和字數的分配,一邊假設自己是出題者和改卷人,猜測他們想你回答甚麼,就給他甚麼答案。說到底,考試並不反映真正實力,大家不過「例行公事」而已。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,簡單做好份內之事後,大家高高興興下班就是了,誰也不要難為誰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

撰文 : 許嫣  醫生媽咪